时间:2023-11-03 点击: 次 来源:网络 作者:好大夫专升本邱老师 - 小 + 大
最近,网上看到一个吐槽贴: 网友出差一周,家里外卖垃圾堆成小山,脏衣篓里还放着几天前的臭袜子。 她忍不住唠叨了几句,结果对方一副满不在乎的态度。 两个人大吵一架,她气得一夜没睡,对方呢,一没安慰,二没道歉,看世界杯看到凌晨,嗨到不行。 评论区里,很多网友对此愤愤不平:“这样的男人不离婚干嘛,留着过年吗?” 面对婚姻的挫折,很多人最直接的反应就是:离。 婆媳矛盾老公不向着自己,离;妈宝男没担当,离;整天打游戏不顾家,离; 离婚似乎成了唯一的方法。 有句电影台词说得好: 老一代的人觉得东西坏了是可以修的,而对于年轻一代来说,东西坏了就应该换。 可换一个人后,这种内耗就结束了吗? 《亲密关系》这本书告诉你:当然不能。 婚姻的真相,就是和谁过,都是跟自己过。 而想要停止婚姻内耗,就要从三次放下开始。 很多人进入婚姻后,常有这样的抱怨:为什么枕边的伴侣和婚前判若两人? 耐心没了、毛病多了;浪漫没了,脾气大了...... 或许作家柏杨的这句话是最好的解释: 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男女。如果用照妖镜照得太久,恐怕连上帝身上都能挑出毛病。 曾有人问一对金婚夫妻,是如何做到恩爱五十年都不吵架的? 老奶奶笑眯眯地说: “他啊,有很多缺点的,不过他的优点让那些缺点都在我眼里淡化了。” 这种智慧,其实跟《亲密关系》中“积极错觉”这个概念完美契合。 它倡导人们用积极的眼光看待伴侣,放大优点,缩小缺点。 安徒生讲过一个故事,叫《老头子总是对的》: 一个老头子用一匹马交易了数次,最终只换回一堆烂苹果,所有人都觉得他要倒大霉了。 可回到家,老太太却说: 马换母牛真好,这样我们就有牛奶喝了;母牛换羊真好,我们可以用羊毛做袜子…… 鸡换烂苹果真好,我刚好可以把这些烂苹果送给小气的校长太太。 无论丈夫做了什么,她都能以一种善意的方式重新解读。 《亲密关系》中有句话很中肯: 理想化的爱人形象总是和更多的满意、关爱、信任联系在一起。 用积极错觉看待伴侣不是自欺欺人,而是正视TA的缺点,但从正面进行诠释。 伴侣爱唠叨,一点小事就说个不停,但每句唠叨目的都是关心; 伴侣粗枝大叶,经常丢三落四,但有关你的事却一件不落地记在心上; 伴侣工作忙常加班,很少分担家务,但一发工资就上交,一有空就陪孩子; 两个不同成长背景的人组成家庭共同生活,三观习惯难免不同。 用滤镜看缺点,用放大镜看优点,其实是个一举两得的划算事。 一方面,这会极大增强我们的自尊,你会为自己能被如此称心如意的人所爱着而庆幸。 另一方面,在你的肯定下,伴侣也会不知不觉受到感染,逐渐变成那个“值得信任的人”。 《纳瓦尔宝典》中说: “幸福并不来自外在,而是你自身做出的选择。” 两个人相处,难免有矛盾,大到你我该听谁的,小到吃喝玩乐去哪家。 你选择用哪种方式解释伴侣的行为,会极大影响婚姻的质量。 有一段时间,我对丈夫诸多抱怨,总觉得他不爱我。 给孩子选衣服,我说买大点,他说买正好的,我觉得他故意和我作对,就是想处处都压我一头; 他抱怨卫生间里老是有头发,我会难过他不懂我的操劳,还责怪我不讲卫生; 他说给我买辆车,我会疑心他是嫌弃接送我太麻烦,图自己省事。 一不领情他对我的好,二曲解他对我任何的小指责。 这种想法让我们的关系陷入恶性循环,大吵小吵不断。 《亲密关系》中提到两种归因模式: 改善关系的归因,维持苦恼的归因。 前者倾向于淡化彼此的过失,认为它们是偶然的、无意的。 而维持苦恼的归因恰恰相反,它总是夸大坏处,认为伴侣的负面行动都是故意的、习惯性的。 生活中很多人对伴侣不满,其实就是不自觉采用了错误的归因模式。 当对方的好被视为偶然的,坏被视为蓄意的,感情自然会出问题。 就像我从亲密关系中感受到了不满,那换个角度呢? 丈夫没考虑到小孩长得快,但终究是因为想给孩子最好的; 他抱怨卫生间里有头发,是担心堵塞管道、滋生细菌; 给我买车,不是图自己省事,而是想让我去哪儿都方便,不会因为他有事就耽误我的行程。 这样一想,不仅少了很多纠纷,还会让人觉得眼前这个人竟如此细心体贴。 你看,幸福就是一种选择,它与我们看伴侣的角度息息相关。 很多时候,学会换个角度,关系就顺了。 《一代宗师》有这么一句影评: “一个人对爱情的信心,就是对整个世界的信心。” 很多人由爱步入婚姻,却对婚姻没有信心。 脱口秀女王思文,曾在节目中自曝家里人几乎都离过婚。 所以她打心底里认为,“婚姻不幸是常态,幸福才是异常。” 没结婚之前,她就预言:“我第一次结婚肯定要离的。” 最后一语成谶,她真的就和不顾父亲反对也要嫁的人,离了婚。 这其实就是《亲密关系》中所说的宿命信念。 宿命信念认为,真爱天注定,伴侣不会改变,争吵意味着婚姻很失败。 当两人出现问题时, 持这种观点的人并不会设法去解决问题,而只会逃避。 比起努力修复,他们更愿意结束这段关系。 在他们看来,伴侣要么是天造地设的一对,婚姻生活注定幸福美满; 要么不是冤家不聚头,婚姻生活注定痛苦悲惨。 这种心态让他们对婚姻充满不自信,无法忍受任何不如意。 但幸福的婚姻从不是水到渠成,而是长期磨合、经营的结果。 要想亲密关系长久,就要打破宿命信念的枷锁,培养积极的成长信念。 这种信念认为,幸福的关系是努力和付出的回报,只要你愿意,困难可以化解,伤害可以修复。 同为脱口秀女王的傅首尔,就很擅长用“成长信念”看待感情。 傅首尔也来自单亲家庭,很小就没了爸爸。 她说如果没有遇见丈夫老刘,她可能不会结婚,但和老刘相爱就是她的顶配婚姻。 她还说,和老刘结婚的十一年,她也有很多痛苦的时候,但她不会放弃,而是和对方不断磨合、互相包容。 没有天生合适的两个人,也没有一劳永逸的亲密关系。 婚姻不是港湾,而是江湖,多得是大大小小的麻烦和琐碎。 与其争执你对我错、谁多谁少,一味想着解决对方,不如一起合力解决问题。 那些看起来婚姻美满的伴侣,其实都把对方当成了婚姻合伙人。 看过这样一段话: 人生是一场修行,我们都是自己的红尘,而婚姻就是最大的道场。 没有天生完美的婚姻,只有用心经营的幸福。 婚姻最好的状态是“尊重且肯定”,我知晓你的不好,但我眼里只保留你的好。 最舒服的模式是“放小而抓大”,你对我的不好不一定是有心的,但你对我的好一定是刻意。 最高的境界是“相惜且相信”,遇见即是此生最大的幸运,往后余生,无论多大风多大雨,我都会陪你走下去。 |
上一篇:真正优秀的人,都做好了这三件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