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0-03-03 点击: 次 来源:网络 作者:好大夫专升本邱老师 - 小 + 大
2020年1月11日,山东省教育厅发布《关于做好2020年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升本科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》,对此前“专升本”政策作出“修改”。其中规定,应届专科毕业生“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排名不低于同年级、同专业的前40%”,可获得学校推荐资格,参加专升本考试;未获得高校推荐资格的学生,可向意向报考专升本招生高校进行自荐,通过招生高校的专业综合能力测试后,获得报考该校的资格。 山东省教育厅此举给万千专科学子开了一扇提高学历之门。但与单纯强调“专升本”门槛相比,大力提升专科教育的含金量,以及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专科生乃至中专生的接受度,更是当务之急。 在笔者看来,专科生、本科生、研究生,不应成为人才三六九等的符号,而应是社会分工不同带来的结果。正像这个世界上有大树也有小草一样,不能说大树就比小草高贵,如果没有小草,大树也将难以生存。假如说本科生、研究生是大树,专科生、中专生是小草,那么,问题的关键不是如何将小草变成大树,而是如何使大树、小草各得其所,各自都能快乐生长成才。 对于目前存在的学历崇拜、盲目追求高学历现象,破解之道是综合性、系统性的复杂工程,需要政府、社会、企业、学校、舆论等多管齐下,共同发力,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的发展中,因时因需设置和建好有关专业,着力创造多元化、立体化的发展空间和舆论氛围,着力破除“唯学历、唯文凭”等痼疾,让人尽其才、才尽其用落地落实,让“职业只有分工不同,没有高低贵贱之别”的理想照进现实,看得见,摸得着。 就专科教育和职业教育本身而言,从长远来看,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专科院校,还需要把功夫下在大力提升育人质量和水平上,把对“专升本”限定在前40%的“堵”和大力提升专业教育能力水平的“疏”有机结合。试想,如果专科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得到切实有用的专业教育,毕业后能够学有所用甚至大展其才,还会有多少人为了一纸“专升本”的文凭而“孜孜以求”? 所以,应该明确,专科院校、职业院校的质量水平和综合实力不在或不主要在“专升本”的升学率上,而是应看这些学校在“术业有专攻”的道路上能否行稳致远,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在其专业领域学有所获、学有所成。明乎此,只要学校有真功夫,学生能学到真功夫,专科院校及其学生们,就不会有“自我矮化”之感。 综上,只要政府、学校、企业、社会齐努力,使专科学生和职校学生在母校学习期间,真正能够学得一技之长,学有所用,培育和强化“天生我才必有用”的自信,进而顺利谋得一份理想的工作,对“专升本”的盲目追求,或将不复存在。 |
下一篇:专升本复习不在状态怎么办?